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Dynamic Hotstring實例

之前在「自己寫武功祕笈:Radiologist的第一個Autohotkey」提到一點dynamic hotstring的使用,這篇再介紹幾個實用範例。

Prerequisite

  • Regular expression:雖然看起來像火星文但真得很重要(自行覆頌三遍),可參「Regular Expression入門
  • AutoHotkey_L:一般而言用Unicode 32-bit
  • Dynamic hotstring的library:AutoHotkey的論壇上可以找到幾種版本,我用的是比較多選項的這個版本
    • 下載Hotstring.ahk存到AutoHotkey主程式資料夾內的Lib資料夾,或者ahk檔資料夾內的Lib資料夾(詳見說明
    • ahk檔開頭加上#include <Hotstring>
  • 自訂的hotstring是以函數方式執行,所以要放在auto-execute section內,簡單來說就是在第一個return之前的範圍

 範例1:日期

  • 輸入:8個數字,再加上一個分隔字元,例如20151218/
    輸出:2015/12/18


 範例2:檢查部位

  • 輸入:不定部位的字母代號,加上without/with contrast enhancement數字代號,以及一個結尾符號,例如b1=
    輸出:CT of the brain without contrast enhancement shows:

範例3:lines and tubes for CXR

  • 輸入:數個字母代號,加上結尾符號,例如tgv=
    輸出:Placement of endotracheal tube, nasoenteric tub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醫病溝通

根本就是平行世界。大部分時候只是醫生覺得病人懂了自己講的,病人也覺得懂了醫生講的,其實是各自腦補

今天第一次參加這種面對面溝通,雖然主要是針對一線的醫師,但也會做到procedure的敝科也無法置身事外。簡而言之就是常見的劇本:病人因為碰到一連串的事件不幸掛了,家屬不能接受,列出某些不滿意的事項(通常都是小缺失),質疑如果沒有這些小事件,是不是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當然,「人好好的進醫院,怎麼會變這樣」的經典台詞也出現。幾個簡單心得如下:
  • 大部分人「不理性」, 更何況是剛遭遇那麼重大的事件。同樣的質疑點一提再提,不知道是不接受還是聽不進去,或是瞬間就忘了,一直鬼打牆似的對話重播。大概就是問了A,回答A,有可能還沒回答完又突然想到質疑B,回答B後換C,C回答後又回到A,講半天完全沒進度沒共識。
  • 大部分人無法被「告知」、無法「理解」、更不用說「記住」專業的知識。以前說什麼要「告知同意」,但病人/家屬絕對不可能理解100%,甚至可能是「-100%」,也就是完全誤解。再加上記憶力是有限的而且不可靠,事後醫生說他講過,但家屬覺得沒講過,各說各話,沒錄音根本沒證據,只能說還好簽同意書已經是routine。
  • 承上點,除了沒有專業的知識,有些完全錯誤的知識反而根深諦固,例如沒看過急性中風,質疑為什麼30分鐘前人是好的,見面時就發作,「哪有那麼巧的」;醫院冷氣那麼冷,害人身體變虛,害人感染;「再觀察」就是沒在治療,「保守治療」就是沒有盡力治療。不勝枚舉,只能說還好這些觀念在法庭上沒有什麼威脅…
  • 大部分人無法注意到「醫療上」會影響病人的因素,只能把注意力放在「醫療外」的枝微末節,但覺得是這些細節影響了預後。這部分大概是最難想像、最難掌握的,護理師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沒有蓋被子)、某位醫師(包括大P或菜鳥)隨口的病情評估(這一定好起來/好不起來),反而記得一清二楚,連那個人長得胖瘦高矮都記著,總之就是各種服務不周到。有些人希望醫生講越多越詳細越好,做個手術可能會死可能會植物人是基本的,各種替代治療不管對病人是好是壞都要知道;有些人反而不敢聽那麼多,聽越多越怕,覺得不吉利;反正怎樣都能怪。
  • 大部分人沒有benefit/risk的概念,不知道在不同狀況下會有不同的考慮,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SOP。可能遇到的說詞是:為什麼某個(侵入性)治療要「拖」緊急時才做,不能提早做,不能「預防」嗎?侵入性治療一定兼有benefit/risk,沒有適應症甚至有禁忌症的狀況下,risk1 > benefit1,整體效益可能benefit1 - risk1 - cost < 0;但在危急狀況下,不做治療的risk嚴重許多,不治療效益是 - BigRISK,治療的效益是benefit2 - risk2 - cost,所以有可能要治療。注意benefit1不一定等於benefit2,risk1也不一定等於risk2;而且,在危急狀況當下,很可能不治療或治療的效益都是負的,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隨著各專科專業化,有時候連不同科醫生間也會吵起來,互相思考不周,只看到人家某種治療的benefit,卻沒去了解相關的risk,或者反之。
行醫生涯,很難不會越來越保守,尤其是還很菜的時候… 大家常說的一句話是「還沒踢到鐵板,只是做得不夠多」。在踢到鐵板前,前輩們會叮嚀先穿好鐵鞋,雖然鐵鞋會造成某種程度的不便(例如別人覺得你效率低落),但為了防止踢到鐵板,確實是智慧的傳承,是一種自己人才知道的,benefit/risk之間巧妙的平衡。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Triangulation of mammography

所謂的breast lesion的triangulation,是說MLO或CC其中一張看到lesion,但另一個view不確定在哪,則再照ML。如果(相對breast中軸)的距離,ML比MLO高,則lesion在medial side,反之則在lateral side。可參考這篇paper或是這張小小示意圖

以數學表示之:

  • 以nipple為原點之極座標系,假設lesion在(r, θ),θ = 0表示正上方,θ = π/2表示lateral,θ = -π/2表示medial。如果直角座標系則是(r sinθ, r cosθ)
  • 於是lesion在ML時高度為r cosθ,在CC時為r sinθ。事實上,對於某φ角度(原點及方向同θ)之造影,lesion高度為r cos(θ-φ)。
  • 對cos(θ-φ)作圖,θ from -π to π表示lesion從medial到lateral,φ from 0 to π/2表示從ML到CC,Z軸表示lesion高度,如圖
  • 直接看contour plot,medial lesion也就是t from -π to 0的部分,在p from 0 to π/2也就是ML到CC,顏色變深也就是值變小;lateral lesion也就是t from 0 to π則相反。大致上正確。
  • 仔細想發現不對呀,就cos(θ-φ)而言,for any θ from -π to π,在φ from 0 to π/2並不一定是嚴格遞增或遞減,例如一個lesion在θ = π/8處,則ML排到CC的高度應該像這張圖
  • 因此結論是:原始敘述並不完全正確,而且lesion在各個view間的關係並不在「直線」上,而是在cos曲線上。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新天鵝堡拼圖



四月底去德國時,在新天鵝堡買了2000片的拼圖,前幾個月進度緩慢,反而這幾個禮拜準備考試,念書累了拼一下,終於在今天完成!!

以前很少拼圖,那麼多片也是第一次(小時候看舅舅拼1500就拼很久了),在拼之前還特別google看別人怎麼拼。雖然不是老手,但拼完總是有些心得:

  • 找一塊空地/空桌規劃為拼圖區,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不能只預留拼圖的完成大小,因為零散的一塊塊拼圖會佔更多空間。
  • 找一塊夠大的紙板(例如攤平的紙箱)當作底,素色面朝上,拼到一半要拍照留念比較美觀。
  • 找一些小紙盒,或是有凹槽的保麗龍(買家電時在紙箱內的),分類用。
  • 拼圖分類:
    • 找邊:最重要的邊緣先分出來!!
    • 依顏色區分,例如最醒目的紅色,建築的米白、天藍、雪白、黑色
    • 左上的樹是失焦的部分,對應的是糊糊的拼圖片
    • 斑駁色,包括兩邊下方的藍黑斑駁色、右邊超多樹枝區、背景細密樹林、不是很純白的白色(遠方雪山、左下積雪等)
  • 剛開始先拼建築,也就是紅色和米色的部分
    • 有些屋頂的雪可能會被歸到雪白類
    • 被樹枝覆蓋,或是和背景相接處,在分類時可能也歸在不同的地方。倒也不用特地去找。
  • 接下來是失焦的樹,但模糊的拼圖片看起來都很像,拼不順利。拼到一半先換兩邊下方的陰暗樹林。
  • 右邊樹枝是最耗眼力的部分,有鑑於東湊西湊太費時(一堆樹枝、雪塊、葉子都差不多),於是出動Radiologist大絕,直接在原圖找絕對位置,然後放到紙板上大概的位置!當然還是有些小技巧
    • 對原圖時最重要的是方向要對,例如雪會在樹枝之上、陰影在樹枝之下、雪塊的上半是較完整的圓弧、根據背景的顏色可以猜在上方還是下方
    • 無法猜方向就只能四個方向都找,找的時候先盯著拼圖片,記住一些特徵,例如樹枝交叉的角度、雪塊的形狀、一塊特別形狀的陰影之類的。
    • 因為和原圖比還是有色差,有時候先在紙板上已定位好的拼圖片比較,猜測大致的位置
    • 原圖是相對比較小的,最好有個比例尺可以時時參考,例如已知拼好的某一雪塊的長度大概是拼圖片的大小,這樣對於手上這片的目標物大小比較有概念。
    • 拼到七、八成以上,就不一定要對原圖,常常在半成品上比對一下就能找到位置,通常是老婆的工作,我繼續比對原圖
  • 有了右邊樹枝的經驗,左邊的樹就容易多了,建築下方及左方的部分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完成。
  • 背景的細密樹林、遠山、天空、左下雪地則由老婆完成!
  • 找時間再去雷諾瓦裱框
結論:相輔相成的兩個技巧就是「找原圖絕對座標法」以及「鄰近片拼湊法」,優缺點大致剛好相反:
  • 前者耗眼力,但一旦找到就可當作已拼上,一次找一片,不需要額外的空間放置散落的拼圖片。因為原圖和拼圖有色差、比例的問題,有時候找起來沒那麼容易。
  • 後者在拼圖片數目太多時嚴重影響效率,而且需要額外的空間,通常要再依色澤、明暗度 分成幾個subgroup。優點是不需要分辨上下左右,拼起來就是了。拼圖片的大小寬窄、特殊片(全凸、全凹、三凸、三凹)也提供線索。
另外也找到新天鵝堡的3D拼圖,發現小時候好像拼過,真是有緣!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Structure of AutoHotkey Script

開始上工打報告,除了看說明檔學AHK的語法、函數,有些程式撰寫的概念是在說明檔學不到的,身為業餘工程師(?)分享一些用血淚(?)堆出的心得~

單一檔案


  • 大概是老師輩比較常用的,攜帶方便,一個ahk檔和一個AutoHotkey.exe主檔就可以到處帶著走,不管電腦有沒有安裝AutoHotkey,或是電腦內AutoHotkey版本不一樣,只要把ahk檔拖曳到主檔就好了。
  • 老師輩的AHK大部分是以字母順序排序,而且hotstring以全部大寫設定
    • 優點:管理方便,搜尋快速(人眼搜尋就很快了)
    • 缺點:
      • 只有hotstring字母按順序,送出string沒什麼順序,明明是相似的內容(例如left、right)但彼此距離很遠。
      • 重複的string可能分給不同的hotstring而不自知。
  • CWY老師的script雖然是字母排列,但是兼顧系統分類,例如:
    • 「J」開頭通常是joint →  JGH 是glenohumeral joint
    • 「B」開頭是bone的某個部分 →  BFI 是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 「Q」開頭指的是某個方位 →  QP 是posterior aspect。

多個檔案

  • 最近幾屆的學長姐開始區分不同用途的script,通常有一個打plain film,有一個打CT/MR,根據group可能再多一個打特殊檢查例如mammography。
  • 優缺點大致和單一檔案的情形相反:
    • 優點:
      • 各script所用的hotstring可以重複,同樣是「C0」,可以設定為Chest X-ray的normal report,也可以設定為Chest CT的normal template。
      • script內的hotstring較少,效能較好(影響不大),比較不會因為電腦lag出現使string延遲送出
    • 缺點:
      • 需要切換script,當然,通常打報告時會集中打同一種類的檢查,再打另一種類的檢查,並不如想像中要一直切換(除了值班時急診報告?)
      • 管理不易,有些通用hotstring要在每一個script都寫一次,例如 L 是left,R 是right,不論是哪一種報告的script都需要

樹狀結構

  • 學弟妹接觸AHK較多,開始會用樹狀結構,把某些hotstring寫在main.ahk,再各自有CT.ahk、CXR.ahk之類的,然後include main.ahk,大致也是我用的方法但底下會再細談
  • 優點和上一個類似,新增的優點是有main.ahk可以寫通用的hotstring
  • 缺點就是複雜,如果加上一堆hotkey、function、subroutine,因為AHK先天不嚴格的語言結構,有時候很難找到出錯的地方,debug不易。但如果每個script都是純粹的hotstring/string pairs,樹狀結構其實是最好的。

Some Tips

  • 我的script架構是樹狀,基本上就像其他程式語言的library一樣,分工合作!
  • 因為hotstring的數量不會太影響效能,所以原則上是能縮寫就縮寫,從word、phrase、sentence到paragraph,只要用縮寫就是會比較快!(當然,要記憶的hotstring較多)
  • 基於歷史因素,因為resident時打最多的是急診CT,main.ahk就包括general term以及CT/MR會用到的片語/句子/範本
    • 在script中以用途/部位分類:
      • history/title:哪幾個部位的CT、有沒有打顯影劑,事實上這部位是以dynamic hotstring去送出字串。
      • 方位:上下左右內外深淺,及搭配「aspect of」
      • 一般字詞:thickening, wall thickening, fat stranding, stenosis, narrowing之類的都有設定hotstring
      • 輔助詞:把finding串接成句子/不完整句的一些輔助詞,例如there is, is suspected, is noted, suggestive of, probably, showing, causing, nature to be determined之類的
      • 各部位:brain, neck, chest, body, MSK, intervention
    • 在各個部分,剛開始以字母排序但後來就隨意了,反正有Hotstring Helper可以查詢,不需要用Ctrl + F找
    • 通常hotstring以「1」結尾代表名詞複數,例如::nd::nodule,則:*:nd1::nodules,加星號表示不用ending character。但在形容詞/動詞則是詞性變化,例如::enl::enlarged, :*:enl1::enlargement;::sig::significant, :*:sig1::significantly。
    • 用數字也可以代表程度,例如brain atrophy、leukoaraiosis的罐頭敘述
    • 基本上hotstring以2個或3個字母為主,因為排列組合後其實很夠用,最最最常用的才是1個字母,不常用的或是template可用到4個字母。為了避免重複,以子音決定所用的hotstring。
    • 其他一些dynamic hotstring也會在main.ahk設定,為了避免dynamic hotstring和一般的hotstring相衝突,dynamic hotstring常以特殊字元結尾當作trigger(例如 =, /)
  • Plain film的ahk以CXR, KUB, MSK plain film為主,然後在最後一行include main.ahk
    • main.ahk裡的auto-execute section無法被執行(函數的定義還會在),所以需要用到的dynamic hotstring需要在plain film重新寫入。
    • 如果有重複的function、subroutine名稱會出錯,考慮加上namespace的概念,例如main_func和plain_func以區分。
    • hotstring是先搶先贏制,所以plain film中的hotstring會優先於最後一行include進來的main.ahk。例如::ll::left lung,則main.ahk的::ll::on the left side就沒作用
    • Hotkey無法重複定義,但如果用dynamic hotkey則可以啟動、停止、覆蓋舊的hotkey
    • 在確認報告(F3)時,會check報告內容(plain film報告不分段)再送出
      • 句首字母大寫
      • 兩個以上的點「..」變成一個點「.」:打報告時以「.」來觸發hotstring(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但我覺得按空白鍵觸發比較容易在string還沒全部送出前就穿插在句子中間)
      • 「.,」變成「,」:需要補充句子(例如要加上more on the right side.)則以「,」觸發hotstring
      • 如果有三個字母/數字就接著句點,表示hotstring打錯或是沒觸發,出現提醒。
    • 打plain film時,active的視窗是PACS還是可以按F3送出報告。
    • 因為plain film有時候會爆量打不完,所以hotstring要盡量用1-2個字母,就像嘸蝦米輸入法一樣,一碼/兩碼都有對應的字(雖然很多要死背)。
  • 另外還有mammography的ahk
  • 一旦發現有字詞沒有hotstring一定要馬上新增,不能偷懶!
  • 少用到的字母如Z, X, Y, Q等都可以用來當hotstring,例如前面提到的Q當作某個aspect(記法:Quadrant)、Z當作和某個檢查/臨床correlation(記法:coRRelation)的敘述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新工作

七月一日新工作,其實也只是原地升級,從一種勞力工作轉換成另一種勞力工作,特別是手指肌、動眼肌、轉頭肌。大概是姿勢不當加上沒有適當的工作環境(桌、椅的高度),才第二週就開始兩邊肩膀硬硬der

打報告比想像中更routine,趁剛開始這三個月要準備考試只分配到適量的工作,有一半的時間都是開著autohotkey相關程式進行研發。有些細節真的是實際做事的時候才會體會,住院醫師時不會知道VS很需要某些功能,更不用說是工程師了… 趁著空擋多做了一些東西,也大修自己的打報告AHK。比較可惜的是autohotkey畢竟不是正常的程式語言,實在難以管理,很多功能也很難理想的分享給大家使用@@

已開發

  • 滑鼠鍵盤
    • 滑鼠到最右邊螢幕的右邊界,可以接到最左邊螢幕的左邊界(循環式螢幕)
    • 滑鼠在IMPAX上滾輪,自動activate IMPAX;在IMPAX按CapsLock,自動activate RIS。這樣滑鼠可保持在IMPAX。
    • Ctrl + Alt + Tab:選取病歷號後按快速鍵,自動輸入到IMPAX查詢框
    • Alt + Win + Tab:選取病歷號後按快速鍵,在Sleipnir查詢就診記錄
    • Alt + Win + Ctrl:選取病歷號後按快速鍵,執行上述兩動作
    • Ctrl + Win + Tab:選取病歷號或單號後按快速鍵,在RIS搜尋
    • `:刪除一個字(而非一個字元)
    • Alt + Backspace:刪除一句
    • Ctrl + Y:刪除一整行
    • 快速鍵自動登入RIS, IMPAX和Portal(以Sleipnir開啟),以及執行自己的打報告AHK
    • 如果有多個AHK針對不同modality,可按Win + 1, Win + 2等切換(最多10個)
  • RIS:打報告程式,寫得很爛,只好寫更多外掛補東補西
    • 報告搜尋列表
      • Ctrl + N:搜尋條件設定為「總院、急診、CT」(結果常常忘了打大夜MRI)
      • Ctrl + R:重設搜尋條件,報告狀態改為「未發送」
      • Ctrl + F:輸入框鍵入VS縮寫,可選取該報告醫師
      • Ctrl + G:輸入框鍵入R縮寫,可選取報告撰打醫師
      • Ctrl + H:輸入框鍵入R縮寫,可選取執行醫師
      • Ctrl + Enter:送出查詢
    • 報告撰打介面
      • 臨床資訊抓portal的,但斷行字元轉換不正確,變成沒有斷行 = =。每跳下一個報告,自動把\n取代成\r\n,就有斷行了。
      • Ctrl + K:查詢臨床資訊,例如急診主訴、癌症staging,選取文字後按快速鍵可自動加到報告框,選取文字有斷行則轉換為分號。可分次使用。
      • Ctrl + I:(滑鼠在IMPAX某個series的frame內)輸出滑鼠所在影像的SE和IM
      • Ctrl + D:擷取indication文字並貼上
      • 自動編號/標號:WORD-like的處理方式,按Enter後新行會延續上一行的編號/標號,編號可自動更新。
      • 發送報告前自動檢查:
        • 句點後存在且只有一個空格
        • 將兩個以上的句點/空格變成一個(所以報告裡不能用…)
        • 句點後的第一個字母為大寫(所以報告裡不能用縮寫點例如bil.)
      • 臨床報告視窗按Esc可關閉(是的,連這個基本功能都沒有)
      • 即時查詢自己的打報告AHK(總是會忘記加了哪些東西)
  • IMPAX
    • F1:跳到查詢介面的病歷號查詢框
    • `:跳到報告文字介面
    • Tab:顯示/隱藏Series列表
    • 滑鼠拖曳時原本只有往上或往下可捲動影像,加入左右拖曳也能捲動影像(手不夠長?試著橫向拖曳)

To Do

  • 定時提醒起來活動。
  • 當日已打報告及績效分析。
  • RIS砍掉重練最快,有夠慢。
  • 希望能要到IMPAX的API,自行寫RIS?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2015德國之遊


相簿

Day 1:4/17(五)
  • 下班後趕緊回家打包行李,開車到大園的連勝停車場停放,玉山信用卡有7天免費,以及每天175元的優惠價。
  • 11點多的飛機到Frankfurt是4/17早上七點多,換上blau.de德國手機預付卡確認可以上網,找了一陣子地鐵的入口以及買票方式,準備去領車。
  • 坐到了一班車只開到總站(Frankfurt Hbf)@@,怕領車時間來不及只好拖著行李走過去(2公里遠)到達Schulstraße 7的AVIS。
  • 這家AVIS竟然清一色都是大陸人,等了兩個人後終於領到車,是白色的Benz C180,只開了五千多公里。因為被說服改成保全險,所以不太檢查車況就出發了。
  • 沒開過Benz所以適應了在右手邊的排檔以及左邊下方的定速/限速。排檔往上是R往下是D,在停車時如果打錯會嚇到。定速/限速剛開始不會用,在高速公路上弄成限速也是很驚險。螢幕不是觸控的,要用轉盤輸入字母覺得效率有點差,但地圖還ok,會考慮路況,遇到塞車時會建議替代路線。可以輸入多個景點自動排序,估計的到達時間在市區會太樂觀,在高速公路較準確。
  • 本來要去Würzburg,但不小心定位到Aschaffenburg的Würzburger Straße,就是一種「中和有永和街、永和有中和街」的概念… 於是最好的定位方式應該是要輸入postcode、街道名、號碼。
  • 再度上路到Würzburg的Residenz(主教宮殿),在這裡買了14天城堡票,兩個人40€,可以看巴伐利亞邦內的城保/宮殿/博物館。官邸旁的花園也逛了一角。
  • 在Main河另一邊則是Festung Marienberg(瑪利恩堡)
  • 到Würzburg附近的Wertheim Village outlet
  • 開車到Nürnberg的hostel
Day 2:4/18(六)
Day 3:4/19(日)
  • 雖然可以沿著河邊走30分鐘到國王湖,為了趕景點以及早餐吃太飽,仍舊開車過去(五分鐘)。
  • 五月一日開始才開始算夏季,所以搭船只能到St. Bartholomew's Church。本來嘗試往Obersee湖的步道走去,但為了趕搭回程的船只走了1/3 ~ 1/2的路。
  • 事實上國王湖附近還有很多步道,也有纜車bobsleigh等,這些都跳過了有點可惜。
  • 地下鹽礦Salzbergwerk Berchtesgaden
  • 趕往基姆湖,湖上有男人島和女人島,也是時間因素只坐船到男人島(Herreninsel),然後進宮殿聽英文導覽。
  • 開往Munich Euro Youth Hotel,對面的地下停車場一天優惠10€。走到Augustiner Bräustuben吃晚餐。
Day 4:4/20(一)
  • 搭輕軌電車到Schloss Nymphenburg,看了主宮殿、旁邊的museum,再逛了一大圈後花園(某位老人推薦看最後面的瀑布),包括宮殿Pagodenburg、Amalienburg。
  • Munich Residenz,裡面的museum好多東西,看得有點趕。
  • 到建議的一家看Rimowa,google到的部落格說這家最便宜,因為沒看到想要的顏色,到另一家去買。
  • outlet
  • 回Euro Youth Hotel
Day 5:4/21(二)
  • 到BMW world,入場免費,停車30分鐘內免費。主要是幾台重機可以騎上去照相,幾台買不起的M系列,以及依舊買不起的i8。對面的BMW museum要收費,加上行程有點趕就沒去了。
  • 到Garmisch-Partenkirchen,搭火車到艾布湖(Eibsee)轉搭纜車直上楚格峰。建築外側提供自動照相,以峰頂的金色十字架為背景,按鈕後計時拍照,然後再到網站上看照片。
  • 到滑雪場可以用走的或是搭纜車。好久沒有踩在一大片雪地裡,在台灣的話一定是塞車到山上爭著看,這邊只要火車+纜車就到達山頂了。本來是覺得滑雪很危險的,不過看到一片雪地反而想學一下。
  • 流連忘返,搭上最後一班下山火車。
  • 開車到Füssen,下行李後沿著河邊走到小鎮中找吃的。
Day 6:4/22(三)
  • 前往天鵝堡(導覽要先預約),最裡面的停車場是私人的收6€。先看高天鵝堡,到湖邊(Alpsee)徘徊一下就往新天鵝堡快步走去。路標號稱要走一小時(從湖邊,非停車場),不健行、不想沿路聞馬糞/踩到馬糞的人可以坐馬車上山(上山價和下山價不同喔)。新天鵝堡真不愧是德國第一名景點,裡外都好看。導覽前還有一點時間,還衝到瑪麗恩橋(Marienbrücke)一覽新天鵝堡全景。
  • 在新天鵝堡有提到一個小鐘乳石洞是模仿Linderhof城堡的,所以下午去Linderhof!
  • Schloss Linderhof比想像中遠,尤其是最後24公里的彎曲路。主要看了主建築、鐘乳石洞和幾個小建築,因為還沒到夏季(五月),比較遠的景點還沒開放。
  • 時間還早但開始要往瑞士前進,為了不繳奧地利和瑞士的高速公路通行費,只能龜速地走平面道路,而且很明顯很多人都這樣做,沿路都有點塞。進瑞士時偶爾有車子會被抽查。
  • 提早出發是正確的,瑞士的街道比較難開車,光是要找hostel就繞了三次路,繞路時還會看到轉彎到小巷的路口,或是誤闖單行道。感覺GPS定位也變得較lag。
  • St. Gallen Tonhalle附近的停車也花了一點時間,總算準時赴音樂會。Julia Fischer搭配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和一位鋼琴家,曲目是Haydn某一首小提琴協奏曲、Mendelssohn: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piano,以及Schönberg: Verklärte Nacht, Op.4。瑞士的物價算高的,一個小音樂廳,頗差的位子還是要45法郎,坐在二樓balcony最後面,差的點在於balcony中段有柱子擋住,身體要前傾才能看到一半的樂團+獨奏者。
  • 中場休息時,瑞士(老)人們都在一樓喝酒social。雖然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但這種音樂廳文化完全無法融入 orz
  • 住宿處是在一間酒吧的樓上,沒有電梯,意外獲得一間有淋浴間的房間,隔音差外面街上的酒鬼講話仍聽得到。
Day 7:4/23(四)
  • 早上照例逛一下St. Gallen,嘗試進修道院圖書館但找不到入口想說算了。
  • 沿著原路經奧地利回德國,到Lindau步行參觀一下,沒有先做功課,沒去 燈塔和獅子像有點可惜。
  • 到Augsburg看市政廳的金色大廳、大教堂(Dom),以及Mozart老爸的家(Mozarthaus)。
  • 到Ulm看大教堂,是全世界最高的教堂,本來只是看看就走(還要趕到黑森林),不過實在太想登頂,挑戰了768級階梯(螺旋梯)。
  • 趕到黑森林民宿。走到鎮裡車站旁吃晚餐,包括傳說中的黑森林蛋糕。
Day 8:4/24(五)
  • 到附近的Höllsteig看咕咕鐘房子(兩層樓高),二樓賣的咕咕鐘目不暇給,德國工藝、各種可愛的主題、有開關可以讓晚上不發聲是吸引人的點,但考量到預算、攜帶不便(已經買了鍋子、玻璃製品等)、要上發條、時間不準、怕維修不便(據說久了卡灰塵卡毛髮)還是沒買。
  • 待較久的反而是隔壁的吹玻璃工坊,除了現場吹玻璃秀可以看,很多產品都考慮了一陣。
  • 到Freiburg大教堂,剛好有市集所以逛一圈。
  • 往西到法國的Colmar,路過教堂、人頭屋(House of Head)、小威尼斯(La Petite Venise),可惜沒看La maison Pfister(霍爾移動城堡的參考建築)。
  • 往北到Strasbourg,主要在Galeries Lafayette購物。
  • 到國王城堡Château du Haut-Kœnigsbourg但已經太晚不能進去,只好在外圍走走。
  • 在Freiburg吃晚餐,然後回黑森林。
Day 9:4/25(六)

  • Burg Hohenzollern
  • 到Metzingen的Outlet,強國人orz
  • 到Stuttgart繪畫館Staatsgalerie;沒時間去Benz和Porsche的博物館。
  • 路過修道院Kloster Maulbronn
  • Heidelberg
Day 10:4/26(日)

  • 海德堡城堡,世界最大的酒桶(二十萬公升);Heidelberg剛好在辦路跑,差點被困住出不去@@
  • 曼海姆宮Barockschloss Mannheim
  • Mainz Dom
  • Köln Dom,不免俗地也爬樓梯上去
  • 到Museum Schloss Augustusburg但已經關門了(預料中,因為先去了大教堂)
  • Köln,在立體停車場(一到五樓)的六樓,停一天10€。
Day 11:4/27(一)

  • 早上五點半就起床,因為聽朋友說Frankfurt一定塞車(而且還是星期一!)。飆車到Frankfurt機場下行李,然後自己去加油、還車,市區真得是超級塞!!


開車心得:
  • 德國車是好車,開起來很舒適,高速過彎也很穩。路真得很平,高速公速上開150km/h比台灣90km/h還舒服,沒什麼輪胎聲。非市區的鄉間小路、山路都是限速100,高速公路建議最低速限130(也就是沒限速),但施工很多,施工處的暫時車道(用黃色線畫的)要有點心臟才能開快,因為路寬抓得剛剛好。
  • GPS每天要8~9歐元,不過很划算,地不熟還是有導航較好
  • 如果是柴油車也是每天加幾歐元,比較不划算,除非真得開很遠
  • 自排車非常少,租車費也較貴,但人生地不熟還是開自牌較安心
  • 油價很貴,汽油大概都1.4歐元/公升,相當於台幣40幾塊,如果不趕路的話高速公路上不要一直跟著大家飆車... 油價和物價相關,瑞士 > 德國 > 奧地利
  • 車上的時速很準,超速照相也很準(沒有10%通融的)。高速公路上的超速照相很少而且會先提醒,市區裡的就防不勝防…
  • 白色車超容易髒,事實上是每台車開過高速公路後都會沾上一堆鳥屎以及一些昆蟲屍體 @@
  • 德國人的守法沒話說,這十天完全沒看到車禍(除了在法國高速公路,而且一天遇到兩次)。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Interview for new R1

正所謂「寧缺勿濫」,第一甄選時報名三位取三位,雖然是100%錄取但怎知一位學妹突然在3月突然落跑,虧她在本科PGY時還給她不錯的分數… 這一次甄選是四取一,因為這兩個月是行政CR所以參與了甄選過程(但沒有投票權),略寫些心得如下。

  • 履歷其實比面試重要,因為不是所有應徵者都能獲得面試(缺人的行業例外T__T)。
  • 因為本科的訓練在醫學生時代非常有限,應徵者在一般醫學以外的興趣、專長、比賽,如果和本科有關,會獲得額外的興趣,eg. 影像、繪圖、資訊。
  • 網路發達,認真一點都能google到一些過去的記錄,不可不慎 @@
  • 這次開始有了筆試(簡答題),但有來本院實習過的比較容易寫出「標準答案」。
  • 服裝(化妝)、舉止、言談都是很重要的資訊,雖然不一定和這個工作相關,但多少會影響到面試者,畢竟人不是百分之百理性。
  • 自我介紹是面試的最基本題,也通常是應徵者唯一一次的主動發言。
  • 學生的成績通常看看就好,但如果太差也是會獲得關注。修課內容應該要和聲稱的興趣、專長一致。
  • 考古題不外乎「為什麼想來本科」,視回答內容會附加一些關聯題「知不知道實際上本科工作狀況」。
  • 比較特別的問題是「家長對於apply放射科的想法」,本科比較需要問 XD
  • 既然是要長期工作,居住地會被關切,雖然我覺得都會有宿舍應該還好啊?? 沒有在台北生活過也是會關切,因為「台北居,大不易?」(我覺得也還好啊...)
  • 家裡的狀況(背景、父母、siblings)、本身健康(為什麼不用當兵)等,雖然有隱私疑慮,但有疑問時還是會想問。
  • 目前apply了哪些醫院哪些科,太多太少都會扣分,太多表示選擇太多怕會跑掉,太少(甚至沒有)會讓人覺得奇怪,尤其都已經四月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不過只是第一次參與,想到的就是這些。這生如果還有機會參與甄選也是很久以後了(不是夠資深,就是跳槽創業之類的),但在當個被選擇者時知己知彼一定會提高勝率/存活率。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入手電競鍵盤Corsair K95 RGB

星期五才剛拿到Razer Naga 2014,星期六卻被PC Party通知說我訂的Corsair K95 RGB缺貨!好吧,那就退訂換找了inpad,和線上客線確認過有貨而且宅急便隔天就到!今天下午睡個午覺起來就送到了。鍵盤的選擇考量如下:

  • 高級鍵盤一定會考慮機械鍵盤,但其實現場試打後沒有說非常著迷,一般常聽到的就是Cherry的黑紅茶青軸,黑軸按的力道重,紅茶軸最輕;青茶軸有段落感,紅黑軸沒有;青軸有明顯的卡擦聲,很吵,是重度機械鍵盤迷的最愛。實際上要試過才知道自己喜歡哪一種,因為我按習慣薄膜式鍵盤,而且目的是打報告,以紅軸為第一順位。
  • 人體工學其實也是很重要,但實在不喜歡那種被分成兩半的鍵盤。鍵盤和鋼琴一樣,每個按鍵的位置按久了會記在腦海裡,所以鍵盤的配置一定要求是最標準的,而且希望是100%鍵盤,數字盤和功能鍵都要有,左下的功能鍵是Ctrl、Win、Alt而不要有Fn,按鍵 「\」要在第二排,Enter鍵沒特別要求通常是小的就夠用(以前是用L型)。F1到F12的位置也要是標準配置。
  • 巨集鍵是這次買鍵盤的重點項目(和滑鼠一樣),看來看去就是K95這把最多,在鍵盤左邊總共有18個巨集鍵。本來還有考慮的是Razer Anansi,左側有5個鍵,拇指部分有7個鍵,就實用度來說可能會比K95還好,因為可以皆三個指頭去按(左小指,兩手拇 指),而且和滑鼠同一個廠牌,感覺比較整合(?)。
  • 電競鍵盤還會有的背光/透光、色彩變化、模式切換等功能較不要求。
  • 機械式鍵盤比較少無線,很多都是做有線的。
  • 玩鍵盤的人還會考慮到的鍵帽材質、印刷等,完全沒有考慮,一來用不到,二來價格會貴上許多,三來根本沒有巨集鍵盤還要求那麼多的…
本來考量的鍵盤除了Razer Anansi外就是Corsair K95,後來決定以巨集鍵數目選了後者。可惜K95出新版RGB後幾乎買不到了,只好忍痛買RGB,多了很炫目但其實不太必要的全彩背光,而且少了舊版的金屬質感。
  • K95 RGB是用Cherry紅軸,但實際打起來還是會比薄膜鍵盤大聲,觸感當然是大不同仍在適應中。因為是浮島式所以感覺按鍵滿高的。左邊的18個巨集鍵高度做比較低。
  • 左邊的巨集鍵總共上中下三組,每一組是2列3行。多出的這一塊讓整個鍵盤變得很長而且更重,如果可以拆裝就變得超完美(技嘉Aorus有一把可以分離)。以我的手指長度,小指和食指可以同時按G1(最左上角的巨集鍵)和F,或者G16(最左下角的巨集鍵)和G。不過18個巨集鍵都沒有凸點可辨識,需要花一點時間去學習。
  • 額外的按鍵有M1~M3的模式切換、亮度調整(包括不亮共四段)、Win鍵鎖定、多媒體鍵在數字盤上方(停止、播放、前一首後一首、靜音切換、音量滾輪)。
  • USB連接的話是20鍵不衝突。
  • 接上電腦後預設是靜態的背光(三種模式),亮度可調整三段,或是不要亮。安裝設定軟體後(而且要軟體執行)才可以有全彩背光,有幾種模式可以選擇,包括色彩波浪、按鍵後漣漪狀散開、只有按鍵時亮。18個巨集當然也是要軟體才能設定。
  • 連接線很粗,有兩個USB接頭但接一點就可以用。本來以為額外的USB接頭是為了鍵盤上的USB孔,但發現被騙了PC Store其中一張照片可看到有USB孔,但實品是沒有的!Google到說額外的USB頭是為了全彩背光,但實測發現是錯誤的,這一點讓人不太爽,沒有USB孔就算了,多了一個接頭很礙事。
  • 可以調整polling rate為1ms, 2ms, 4ms, 8ms或者BIOS mode。
  • 可調整高度(只有一段),不過調整的幅度沒有很大。
  • 可拆裝的鍵盤托一個,以螺絲固定以及調整角度。
  • 設定軟體不能裝在windows xp,只支援windows vista/7/8!!!Windows XP可以用鍵盤但巨集鍵就完全沒用。
總之,最大敗筆是沒有USB轉接孔但還多一個USB接頭!另外PTT鍵鼠版也查到很多人用Corsair鍵盤常常壞背光,不論是單顆壞掉或是整個不亮都有所聞。要和Autohotkey搭配的話當然還是要靠設定軟體,不過意外發現AHK可以直接抓到多媒體鍵。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入手電競滑鼠Razer Naga 2014

為了未來職業--宅在暗房的打字員--做準備,打算買一些好裝備,今天入手的是電競滑鼠Razer Naga 2014!常用的電競滑鼠通常是強調可調整且超高的DPI,是給FPS遊戲用的,高DPI時表示滑鼠動一下,在螢幕上就可以動很遠,但看到敵人時要瞄準時要瞬間把DPI調小以精密描準。給MMO遊戲的主要強調多鍵、巨集功能,打怪時要控制人物方向同時一堆技能要施放,每一按鍵都能綁定功能。對於打字工來說,越多按鍵可以綁定越多動作,省去右手在滑鼠及鍵盤間移動的時間。

買滑鼠需要考慮的重點有:(軌跡球、觸控板不在討論範圍內)

  • 無線滑鼠雖然方便,但吃電池怕沒電,或是快沒電時滑鼠不夠精準,電池也會提供額外重量(不一定是缺點)。有一些高階滑鼠可用無線,也可接USB(同時充電)。對我來說有線無線影響不大,但無線鼠通常價格會較高所以優先考慮有線鼠。
  • 四向滾輪表示滾輪可以向左「按」或向右「按」,當然也可以往下按及前後滾,所以光是滾輪就有 五個事件可以組合運用。
  • 超高DPI、調整DPI對於FPS遊戲比較常用,平常打報告不需要DPI一直變動。
  • 光學、雷射、藍光也是各有優缺點,光學不一定較差,雷射不一定較好(太敏感,感應面較要求)。
  • 人體工學設計通常在好一點的滑鼠都具備。
  • 外型也是看個人喜好,像Mad Catz的M.M.O. TE就真得非常炫。
  • 發亮也是高級滑鼠幾乎都有的功能,因為要在暗的環境使用所以也不宜過亮,Naga這隻算是比較低調的。
  • 砝碼配重是相對用不到,因為還沒有那麼要求。
  • Mad Catz的MMO TE滑鼠結構可調整,或是Razer最新版Naga Epic有附件可裝上,讓握起來比較舒服,這部分也沒那麼要求。但事實上握起來舒服是所有考量中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能現場試用過會比較好。尤其是那麼多輔助鍵,不一定每個人的手都能勝任那麼多按鈕,像Mad Catz MMO TE我覺得側鍵前後分佈太遠,手腕一定要動一下才能讓拇指按到。
  • 微動開關影響到滑鼠按鍵按下去的力道、距離、回彈等,現在很多電競鼠的微動裝置都用OMRON的大陸製品,偶爾會遇到有人才用一陣子就出現「連點」,就要找人換微動開關,不然就要自己焊新的上去(ASUS有一款的微動開關不用焊可直接換)。
  • 價錢...最現實的考量,入門款電競鼠大概一千左右就有了,高級的到四千以上也是有,最重要的是評估會不會用到那些功能。
  • 電競滑鼠通常要搭配驅動程式和設定軟體才能發揮全部功能,所以使用的電腦需要能裝驅動程式/軟體,或者將設定存進滑鼠內。
  • 有線滑鼠的線如果是以編織材質包住,使用起來較不會折到、纏住。更高級的線還會講究雜訊消除之類的。USB接頭可能會鍍金,但幾乎不影響滑鼠使用。
  • 驅動程式、設定軟體也是會影響購買意願,不過這部分要買了、使用了才會比較有體悟,或者google看其他人有沒有遇到使用問題、設定軟體使用教學等。
除了網路上做功課,也到實地探訪。光華商場對面大樓2樓的「改裝軍團」可以試用很多滑鼠,介紹也很詳細。光華商場3樓「本店吳銘」店面滿小的,但也有樣品可以試。6樓有Razer的展示店,不過剛好遇到沒開的一天。

入選滑鼠是Logitech G600、Razer Naga、Mad Catz MMO TE。
  • Logitech是自己習慣用的牌子,大小比Naga大一些些;12個側鍵設計上為前後各一個弧度而且有兩個凸起點,感覺很容易辨識,無名指也是另一個鍵(G shift),無名指+拇指可以有組合出超多功能。可惜這隻停產了,Logitech出了G602反而沒那麼多側鍵。
  • Razer Naga的12側鍵是單一弧度,要練一下才能精準按到想按的鍵,最新版的Naga Epic可以有線或無線,也有可換的側板,但價格要四千多。Razer Naga 2014是舊款,該有的功能都夠了。
  • Mad Catz MMO TE的滾輪不能左右傾;整隻滑鼠像變形金剛般,可以微調長度等。
最後是在AutoBuy訂了Razer Naga 2014。官網上雖然寫3-10天出貨不過5天內就拿到。不裝驅動程式前就是滑鼠的左右中鍵、滾輪、XButton1、XButton2,12個側鍵直接輸出鍵盤字母區上的10個數字和-+。其實這樣滿廢的,如果要搭配ahk的話驅動程式是一定要裝的。目前計劃把12個側鍵設定成Ctrl+Shift+Alt+12個原本鍵,再用ahk設定這12個12;再搭配右鍵、XButton1、XButton2就會有更多組合!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2015 四獸山山徑越野跑

(無圖,慎入XD)

在今天之前參加過三次越野跑,第一次的陽明山21K,路況非常不越野,就只是上坡下坡。第一次跑半馬也嚐到苦頭,最後五公里一直抽筋,用走的都很困難。接下來就是ezfun的2014陽明山,第一次真正的越野跑,還是以抽筋收場,以及2015鳶山,雖然10公里但是路線還是很硬,加上山徑太小整個塞車速度快不起來,不太好玩。


之前就聽說過四獸山路線很硬,先試走沒去過且最原始的兩條路,一週前再試走北興宮上坡、中華技術學院下坡、麗山峰上坡、虎山下坡。兩次走過後對路線的熟悉度大有幫助,因為四獸山路線也是有名的容易迷路。

今早陰天,氣溫約17度左右,山上還是霧氣重。雖然今天沒下雨到前幾天都有下,陰濕的路仍是滿滑的。會場在福德國小,6:30到時已經完全沒停車位只能停玉成街收費停車場$20/hr。會場及起跑點在福德國小,根據之前經驗起跑時排前面一點還是有優勢,主持人在帶操時就要靠近起跑點準備排隊。

起跑路過福德國小、北興宮後就是接實的上坡,跑了一百公尺就腿軟+乳酸堆積,還是乖乖慢慢走。上個禮拜才剛走過,可以比較知道還有多少樓梯。到岔路後左轉往中華技術學院,但中途先繞到四分里山,頗為原始的山路。因為沒走過這段,剛開始跟著別人跑,但下坡時覺得太慢了受不了,直接超車。下坡是我的強項,加上跑步加持,一定要趕一下進度。好幾段都像在滑雪般順著溜下去,速度快又不會傷膝蓋XD 下坡後接回原來的石板路,石板路潮濕時還是稍滑,有時走步道旁被眾人走出的泥土路。

到中華技術學院才是第一個補給站,除了喝水外也把手洗一下。柏油路很容易被超車,除了跑得慢,到下一個上坡前也會走一段路休息一下。麗山橋步道算好走的,除了有兩個點可能會迷路,第一個點要往走(其實看的到ezfun的布條),第二個點則是順著原路不要走石階。到岔路後等於繞了第一個大圈。

岔路往左,接後山腰步道。起伏不大但比較陰濕,雖然可以全程跑但選擇了半跑半走,把體力留給後面的下坡。這個下坡路是整趟中最原始也最滑的,果然很多人卡在這裡,找了幾個點超車後就後無來者,這段路很滑但能抓的樹又不多,跌坐了兩三次不過不影響戰力。看到有跑友很好心還停下來把橫在路上的枯枝移開~

再跑了一小段柏油路就是樹梅古道入口,也是補給站。古道的坡度也不容小覷,一路上不可能跑得動,能夠不停下來就不錯了。走到後1/3小抽筋一下。到拇指山,往左下山,再往右回主步道。好些人以為上坡完了接下來是下坡,但前面是九五峰啊!因為本來就快抽筋了,所以這段路就慢慢走,下坡有欄杆的話就用手抓著溜下去減輕雙腳負擔。

到岔路走虎山,本來還傻傻地以為到慈惠堂就結束,原來要往復興堂,終點在奉天宮。最後一段路根本是整人,一段下坡的產業道路後是補給站(離上個補給站超級遠,一路上肚子超餓),接著是整人的上樓梯,之後才是下坡到奉天宮。

奉天宮拿成績證明,旁邊有一條水管可以沖泥土但排滿人。接著走回福德國小會場補給,包括超難吃的炒飯、明治冰淇淋、西瓜、香蕉、罐裝運動飲料。從垃圾筒撿了幾塊較乾淨的工作手套沾濕後擦鞋上的泥土。等如鈴到,回家~

找時間要試走碧山路線,大學時走了兩座山就迷路了(那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不知道現在路標有沒有多一些。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20150104 文山南港古道行


  • 天氣佳,循ezfun四獸山越野路跑路線走走
  • 木柵路四段往東,過頂好後有路標往左至博嘉國小
  • 路過博嘉運動公園,靠右行路過坡內坑公園
  • 進入一條巷子,路邊停很多車
  • 將過高架道路前(廟宇處)往左後小路走,不遠即是拳山古道,路況OK
  • 到崇德街(墓區),往左即是石泉巖步道口(本次未走),往右行,找73號電線桿即糶米古道入口
  • 糶米公廟處左行到吳興街600巷100弄,右行往挹翠山莊
  • 到挹翠山莊後右行,走紫雲街,快到底(私人莊園大門)右邊有樓梯向上
  • 快到四獸山步道前有一岔路,取右往上行
  • 到四獸山步道,往拇指山頂
  • 到山頂前30公尺右方為樹梅古道,較原始的山路但路還可見
  • 到研究院路後左行,直到看到左邊的「南港聖德宮」牌坊
  • 前半為非常陡的車道,最陡處有45度左右… 
  • 到聖德宮時,一隻狗狂吠而來,主人說「叫牠小黃就不會那麼兇了」,一試奏效
  • 往男廁方向,未到男廁前有路通向宮後山路
  • 山路較樹梅古道原始,路上草多也較濕,容易迷路要看前人的布條
  • 到四獸山步道,往上為稜線步道,右後為後山腰步道,很好走只有偶爾的上下坡
  • 最後接回主步道,再走一段路往右為麗山橋口步道,剛開始有鋪石階但後面沒有,但整理來說非常好走,也只有600公尺
  • 到研究院路後左行,中華技術學院大門口不遠可搭公車往捷運站
  • 今日路線約11公里(google map估計)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