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崩壞的台灣醫療:健保

  • 一提到健保總要說到他的「優點」----增加就醫便利性。如果短視近利,不考慮後果、長遠的影響,只好姑且稱之優點。「健保的概念是好的」,但善意不等於善行,善意也是通往地獄的一條路
    • 例:政府為了造福(?)人民,發給每個人$1000,但十年後宣布每個人要多繳稅$2000,這是福利嗎?對十年前的政府和人民來說的確是德政,十年後呢?犧牲了後人的福利成就前人的福利,這樣是優點嗎?那不如說吸毒是善事,因為吸完感覺很爽?
  • 每次健保要調漲就順應民意(有誰想多繳錢?)。如果說電費凍漲未來漲更兇,那健保費用呢?既然健保費不能漲,那同一塊錢所提供的服務品質、醫療技術就只好跌個不停...
  • 總額預算制
    • 雖然全民抗漲,但至少通貨膨脹還是在,預算越來越吃緊。
    • 於是限制一年不能用超過多少錢,而且全台灣的醫院一起搶這預算。
    • 健保局的說法:
      • 用太多錢→太「浪費」了,為了懲罰所以不給全部的錢。
      • 用太少錢→所以不需要那麼多的預算,下一年的預算縮減。
    • 限制預算,造成圈內人惡性競爭,自己人鬥自己人,這種「惡」的源頭是因為政策而引發的。
    • 健保局:今年只能醫100個人,剩下的自己付錢,不然就是沒醫德。
  • 浮動點值
    • 醫院/診所每做一個檢查、開一個藥、做了什麼事,就能依健保規定向健保局申請點值,例如開了某個藥是100點、做了某個檢查是200點。
    • 一點不等於一元,匯率由健保局決定:如果今年全部醫院所申請總點值是10000點,但健保預算只有8000元,那一點就頂多給0.8元。
    • 健保局不給的2000塊,就是醫院/診所吸收成本;吸收成本的方式就是cost down,降低品質、重覆使用、以量取勝、壓搾員工(醫護人員)...
    • 健保局:沒那麼多錢,打八折給你可以吧?
  • 事後審查( 事後諸葛)
    • 聘請資深醫師,對醫院/診所抽審病歷,如果覺得開某個檢查、某個藥並不合理,就會刪掉這項檢查/藥所申請的點數。
    • 如果醫院有100本病歷,抽審10本病歷(十分之一),要刪掉一項點數,就要放大核刪十倍的點數;抽審百分之一的病歷,就要放大100倍回推罰錢(幾萬塊的檢查變成賠幾百萬)。
    • 被核刪的項目醫院可以「申覆」,寫清楚理由解釋這項檢查是合理的,如果仍不被接受則維持原議。
    • 核刪過程不公開,黑箱作業。核刪依據病歷記錄,和當時現場狀況是有落差的。
    • 健保局要求審查醫師有一定「業績」,因此常見不合理的核刪,最常見的是結果正常的檢查(邏輯:檢驗結果正常→這項檢驗是不需要的)。
    • 例如懷疑腦出血:
      • 做電腦斷層→結果正常→健保局核刪(結果正常,所以這項檢查是不需要的,浪費的,不能給付)
      • 不做電腦斷層→病人出事→法官認為有懷疑則要做→有違醫療常規→判刑
      • 醫師的專業判斷被兩邊踐踏...
    • 球員兼裁判,資深醫師幾乎不被核刪。
    • 健保局:根據資深鍵盤醫師的病歷審查,不用做檢查就知道這個病人是沒病的,浪費健保,核刪、放大罰錢!
  • 給付項目包山包海
    • 一般病毒感冒不用看病也會自己好,症狀治療的藥物在藥局也買的到。
    • 但健保包大病包小病,於是得小病時大家也想要去看一下醫生,反正「看病那麼便宜」、「健保費都有繳,不用白不用」,而且醫師不得拒絕病人。
    • 就醫人次上升,預算不足,健保價值被稀釋。
    • 健保局:給的錢一樣(少),但要提供更多服務喔~
  • 給付不均、喪失轉診制度
    • 醫院的等級分成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依醫院評鑑而評定。小醫院數量較多,但能做的檢查比較有限;醫學中心應有盡有,但數量較少。
    • 在其他國家,看病時要從數量最多的基層診所開始看,如果需要轉診,才能依序轉至更大的醫院。
    • 在台灣,大醫院、小醫院的掛號費稍微有差別,但相對都很便宜,也沒有硬性的轉診規定,台灣地小交通方便,醫學中心也是到處可及→看病兩極化,小病看診所,有點嚴重的病就直接到醫學中心,小醫院沒有人去。
    • 各級醫院給付不同,於是同一樣的檢查,大醫院領的多,小醫院領的少→小醫院沒生意又錢少,陸續倒閉。
    • 大醫院人滿為患,門診掛不到號,急診被當成快速門診使用。病患變多,急診醫師注意力分散,病患覺得「服務」不佳,醫療糾紛增加。重症病患混雜在更多的輕症病患中,急診醫師更難篩選出真正需要急診醫療的病患,花在重症病患的時間也被稀釋,醫療疏失增加
    • 醫師完全無法避免以上的災難,因為醫師法明定醫師不得拒絕病人,病人的去向只能用政策來限制。
    • 健保局:正所謂大貓過大洞、小貓走小洞,所以重症病患會去大醫院,輕症病患會去小醫院、診所,這是個完美的政策。
  • 藥價黑洞?
    • 麵店一碗麵成本30塊,賣40塊,賺來的10塊叫利潤;醫院買進藥一顆藥3塊錢,健保給付4塊錢,賺來的1塊錢,被健保局稱為「藥價黑洞」。
    • 健保局:所以一顆藥只要3塊錢,所以明年開始只能一顆藥只能給付3塊。
    • 醫院:大量採購、原廠藥換台廠藥壓低成本(未來→大陸黑心藥?)
    • 藥廠:台灣賣藥沒利潤,不願意繼續合作 → 台灣只剩便宜(爛)藥
  • 健保的影響
    • 醫院:
      • 降低藥物、醫材成本(低品質、便宜貨、回收再利用、儀器用到爛)
      • 降低人事成本(醫護人員盡量壓搾,反正沒有勞基法限定工時,護士也很好凹)
      • 多收輕症病人(醫療糾紛少,狀況穩定,很快就出院),增加病人人次(薄利多銷)
      • (小醫院)重症病人(燙手山芋)盡量轉診到大醫院
      • 增加自費項目健檢項目(雖然是自費但機器是同樣那幾台,自費的檢查還是會壓縮到其他人的檢查排程)
    • 醫師
      • 原本應該付出在重症病患的精神,被輕症病患稀釋,「服務」變差
      • 開藥、開檢查以健保為基準,而非以最新的醫學知識為基準。
      • 開藥、開檢查保守,比較好的藥要自費但病人總以為是醫師賺走。
    • 民眾
      • 到處都可以便宜看病
      • 小病就看一下醫生
      • 大醫院門診很難掛,掛到了又要等好久才能看,等到了醫生只看了不到五分鐘
      • 急診比門診快,掛不到門診可以掛急診
      • 醫生賺那麼多還想漲健保費!
      • 醫療品質越來越差還想漲健保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